English

和平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

1998-12-21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谌取荣 我有话说
年终专稿政治篇危机频仍调整深化

和平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 谌取荣

在过去的一年,世界呈现出危机频仍、调整深化、竞争激烈、合作加强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跨世纪进程中发生的金融风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和军事危机等种种险情既造成大面积紧张,又在积极意义上使全世界获得警示。全球化趋势、多极化趋势以及国家关系的新型化势头在克服危机、动乱和干扰的过程中得到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和平潮流在冲突与动荡中向前推进

一年来源于民族宗教纷争、边界领土争端、自然资源争夺和霸权主义行径的武装冲突、局部战争和军事对峙发生约30多起。其中,非洲大湖地区的刚果(金)种族矛盾造成严重流血冲突,有10多个国家直接间接卷入其中;伊拉克核查危机波澜起伏,美英最终对巴格达发动空袭;科索沃民族问题久拖不决,已演变为巴尔干地区的新热点;极端宗教民族主义分子对美国采取大规模恐怖爆炸行动,美国借机对主权国家实施导弹袭击。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重要地区的重要国家企图通过不负责任的手段谋求外交筹码和大国地位。如印度不顾国际规范和世界人民反对核竞赛的强烈意愿,连续进行核试验,加剧印巴军备竞赛,破坏南亚地区均势,对国际扩散体制提出严重挑战。

美国加紧在全球重要地区构筑以它为主导的安全网络也值得人们深思,它企图通过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使北约成为可不经联合国授权而在集团防区之外进行军事干预的工具;企图使美日、美澳等双边同盟发挥超出双边防御范围之外的地区性作用,并在亚太地区搞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的联合开发。它还试图通过与个别国家的战略合作和支持有关国家的军事合作,在中东地区建立新的安全体系。

面对种种不稳定因素对和平大局的干扰,国际社会普遍加强了维护和平的努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大国努力协调,为地区的和平做出了贡献。经过有关方面的调解斡旋,多数危机受到控制,大部分冲突得以缓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考验。

发展与安全战略的调整趋向深入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成为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次经济、金融领域的危机是跨世纪调整中的危机,危机本身也是一次强制性调整,危机的震动又促使调整进一步深化,从而赋予世界经济以全面深刻调整的新特点。

这次全球性金融震荡触及各类国家的发展战略,逼使各国进行新的探索。这意味着许多国家都将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乃至发展模式。这次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危机,是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趋势,施加西方发展模式企图的严重挫折。“第三条道路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兴起证明,发达资本主义自身也需要作调整或改革的手术。在应对金融危机和调整发展战略过程中,经济、政治和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各力量和力量集团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许多国家在对经济全球化进行慎重思考之后,将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从而获得更安全的发展。而世界各大力量在多极化进程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也由此发生新的变化,进而推动相互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国家关系新型化的势头在发展

许多危机和动乱都是国家间竞争激化的表现。一年来围绕全球战略态势主导权、地区事务主控权和提高综合国力等问题的国际竞争呈现出明显加剧之势。但是,危机和动乱也为理顺国家关系、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契机,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推进国家关系新型化的发展。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是许多国家以负责任的态度和方式参与国际事务,为新型国家关系的发展做出实际的贡献。特别是中俄高级会晤结果联合声明提出的九项原则为这种新型关系做了较全面的新概括。

二是以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双边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继前两年建立了一系列这种关系之后,今年中英、中欧、中韩、中日、俄日等国之间又达成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协议。

三是新型大国关系框架得到充实和加强。这种以新型双边伙伴关系为基础,以相互协调合作,相互平衡牵制为特征,以维护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大国关系,在应对今年的种种危机中,取得一定的积极成效。

四是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进一步的抵制。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继续遭到俄、中、法等国的明确反对。谋求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由于得不到多数盟国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不得不数度推迟。美英12月17日对巴格达连续3天的空袭行动,因遭到全世界的同声谴责,而不得不草草收场。美国对它的一些所谓“小顽敌”也难以随意恃强凌弱,不得不调整策略,寻求与之改善关系。

国家关系新型化势头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形成的,全球化和多极化两大基本趋势为这一势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这一势头目前虽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它既是国际新秩序原则的具体实践,又将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奠定客观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